2023年9月,全省启动39个欠发达县域托底性帮扶工作,广元市苍溪县在省委组织部定点帮扶的倾力支持下,以强产业、育人才、谋发展为重要手段,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助推苍溪县后发赶超、跨越发展。
2023年落实歧坪镇育秧工厂等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项目14个;2024年新增集体经济项目18个,争取结对帮扶项目建设资金2700万元。项目落地、资金投入直观反映出托底性帮扶力度的“加码”。
绘好“作战图” 下好托底帮扶一盘棋
“帮我们销售黄金梨,百姓不愁卖,收入有了保障。”三会村党支部书记魏光勇说。
受益于托底性帮扶,让村里老百姓的农特产品有了好出路。去年,借助托底性帮扶,苍溪开展以购代扶、联商收购等活动,销售三会村等地雪梨 4.6 万斤、猕猴桃1225斤等,实现户均增收约1100元。
张家坝堤防工程纳入2023年度嘉陵江干流堤防工程建设规划,并争取中央资金3976万元;2024年,协调中省扶持项目资金2700万元用于村集体经济发展;争取结对帮扶项目建设资金200万元支持山水片区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下拨高台村红色美丽村庄建设奖补资金100万元。
一股股帮扶力量汇聚苍溪,一个个项目如“雨后春笋”般生长,而这一切都得益于四川省委组织部结对定点帮扶,围绕党建引领、产业振兴、人才集聚、干部培养等关键领域,制定形成 《托底性帮扶任务清单》,为县域发展绘制出精细的“路线图”。
同时,通过建立“省委组织部+各方帮扶力量+相关部门”协调帮扶机制,横向加强与司法部、东西部协作帮扶方、泸州市、金控集团、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统筹协作,纵向强化与市(州)、县区相关部门的沟通,汇聚整合帮扶力量。苍溪的托底帮扶“帮帮团”规模持续壮大,一张同商托底计共谋大发展的蓝图在苍溪大地徐徐铺开。
打造“主力军” 党建引领育人才聚合力
基层一线人才技术匮乏,乡村产业发展缺活力、缺生机的困局如何破解?
“推动苍溪7人成功入选‘天府峨眉’等省级人才计划,协调省农科院、川农大等科研院所专家、博士服务团来苍指导特色产业发展10余次。”据苍溪县委人才办工作人员王靖雯介绍,通过四川省委组织部定点帮扶苍溪工作组牵线搭桥,积极推动县校合作,邀请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北京大学“力行计划”实践团队到苍溪县开展系列活动4次,为苍溪农业提质升级、工业布局规划提出宝贵建议,有效促进品牌推广、产业发展。
以满足农村发展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定点帮扶工作组还围绕农业产业、文旅产业、新能源开发利用等产业发展,不断强化对专业人才的培育。
解决硅基新材料等产业发展人才瓶颈,协调提供苍溪县红心猕猴桃、雪梨产业科研人才支撑;选派赴杭州跟班学习专技人才16名;入选“天府峨眉计划”1人、“天府青城计划”4 人、省第十四批学术带头人2人……一项项人才帮扶措施落地见效,一批批专业人才培育不断增强县域造血功能。
“向省委组织部争取干部教育培训经费累计120余万元,用于举办‘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工业高质量发展’等专题培训班5期以及县委党校干部教育培训。”苍溪县委组织部干训股负责人张恒涵说,除了强化优秀人才集聚、专业人才培育,该县还通过不断充实干部本领提升,切实为农村发展、产业振兴提供人才支持。
乡村产业如何更好发展?怎样引得来留住人才?人才技术如何提高?基层一线人才技术匮乏,乡村产业发展缺活力、缺生机的问题逐一破解。
用活“锦囊计” 强产兴县加快发展振兴
走进浙水乡山水村集体经济平菇基地内,一排排白色大棚掩映在青山绿水间,棚里面6亩多的平菇长势良好。
“附近村民每天在里面可以挣60元,解决我们附近村民就业2000人次。”浙水乡山水村支部书记吴从俊说,村里集体经济从无到有,附近的老百姓也多了一份稳定的收入。
为进一步延长平菇产业链条,浙水乡山水村正紧锣密鼓建设食用菌生产加工基地,不断完善集菌种制作、栽培种植、示范推广、仓储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平菇全产业链条,助农增收致富。
有了省委组织部托底性帮扶力量的加持,2023年以来,立足补短板、强基础、利长远,定点帮扶工作组争取资金4800万元,加速浙水乡食用菌加工车间、歧坪镇育秧工厂等32个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项目建设。
除了特色农业产业,托底性帮扶还将发力点瞄准到红色经济。去年9月以来,省委组织部协调组织省委党校等部门赴黄猫垭战斗遗址指导阵地建设和课程开发,有序推动黄猫垭成功创建 4A级旅游景区,蟠龙寨村入选全国第三批“红色美丽村庄建设示范村”,指导支持高台红色美丽村庄创建全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做好红色旅游文章。 (韩静)


